当前位置: 首页 > 港台正版五术书籍 > 正版占卜系列 > 中国密帖全集《九》茅山志 茅山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浏览历史

中国密帖全集《九》茅山志 茅山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中国密帖全集《九》茅山志 茅山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prev next

  • 商品货号:nfssw215
    商品库存: 199
  • 商品重量:0克
  • 上架时间:2009-03-24
    商品点击数:1535
  • 市场价格:¥320元
    本店售价:¥320元
    注册用户:¥320元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购买此商品可使用:32000 积分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符咒] 中国密帖全集《九》茅山志 茅山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eqn002-9) 
 
 作 者 茅山第四十五代宗师 刘大彬  出版社  逸群 出版日 1995-05-01
精平装  精装 I S B N  eqn002-9 页 数 242 页
价 格 320 元  
■内容简介   凤阳法术一向被认为是一种灵效神速的法术,且道坛人士和修道者,也肯定其法术的灵验,并承认其教派的存在。究竟凤阳法术法派起源於何时、何地?教主的上下名讳如何称呼?它们为何被人称为江湖邪术?於何时传入台湾?初期扮演着什麽样的角色?地位如何?为何研修凤阳法必须先领受「孤」「夭」「贫」的重誓,始能拜师习法?是否真如外传是「阴兵法」、「歹路法」?以上所列举的问题非常耐人寻味。而且值得吾人深研和探讨。
凤阳府的历史和渊源
凤阳府为凤阳派的本山,凤阳府的县辖面积并不广阔,只有五县二州,未置府之前称为濠州。然而追溯往古,也有一段相当辉煌的历史。按读史方舆纪要一书所载述:
凤阳府,禹贡扬州之域,古为涂山氏国,春秋时为锺离子国,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为淮南国,武帝时复属九江郡,後汉因之,元至元十三年置濠州抚司,十五年改为临濠府,二十八年复为濠州安属丰路,明初改临濠府为中立府,洪武五年,改中立府,定为中都,七年,改为凤阳府。(江南.凤阳府)
由右文中,我们知道凤阳府的开发很早,源自春秋战国以前,但是凤阳之名,却始於明代。
凤阳县,本锺离县地,明初为临淮县地,洪武七年,析临淮之太平。清乐、广德、永丰四乡置县,以在凤阳山之阳,因名。(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凤阳府)
安徽,凤阳府,领州二,县五,凤阳、怀远、定远、凤台、寿州、霹州、灵壁。(清史.地理地)
虽然我们可以断定凤阳法派的命名,必然在洪武七年(一三七五)以後;然而事实上,以最保守的估计,凤阳法渊源甚早,实应超过此年限,只是以「凤阳」为名正式成立较晚罢了(亦即:有法无派或术数先於派门)。
凤阳教主为何许人
每一种宗教皆有其创始人,教派亦同。诚如道教奉 太上老君为道祖,儒教奉 孔子为创始人,佛教以 释迦牟尼为始祖,基督教以 耶稣为创始人,回教以 穆罕默德为创始人。同理,符道派之龙虎派以张天师道陵为教主,茅由派以三茅真君为教主,净明派以许旌阳真君为教主,三奶派以三奶夫人为教主,法主公派以张圣公为教主;而凤阳派的教主则阙疑。因此,凤阳派的存在受到相当大的考验。
三百六十香炉是主祖师
如果说凤阳府都是籍籍无名的人,那可就错啦!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第二平民皇帝-明太祖朱洪武,就是出身於凤阳府(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濠州,平定天下後,改濠州为凤阳)。然而明太祖幼时隐於皇觉寺,及获天下,表面尊崇道教,实际抑压,和凤阳法派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甚至连边也沾不上。陔余丛考一书引述凤阳丐者嘲谑明太祖的戏言,抄录如后:
江苏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其唱歌则曰:
家住庐州并凤阳
凤阳原本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以为被荒而逐食也,然年不荒,亦来行乞如故。(陔余丛考,凤阳丐者)
打着朱皇帝的招牌行乞是真。如果说奉朱洪武为教主则未必。再说凤阳府的主祖师有三百六十香炉,每一香炉就是一位主祖师的话,那麽凤阳派的主祖师当不止此数,或许更多,三百六十香炉亦只是象徵性的包含罢了。
凤阳法如何走江湖
在古代,中国人认为背井离乡是苦差事,若非不得已,不愿流落他乡。事实上,翻阅中国史实,历朝各代,盛世太平并不少,战乱荒年却更久长,从魏晋以降一直至明末崇祯,每一次的伐役荒年,总会使得黄河两岸以及大江南北的人口急速变迁,尤其在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更是如此,凤阳法术得以的流传至各地,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於凤阳法是否由凤阳府的流离百姓所传出,已不是真正的重要课题,主要的问题是凤阳法如何走江湖,对於江湖卖艺的艺(异)人,初到某地,如果自恃艺(异)才,在街头巷道表演武艺、才艺、技艺是很平常的。而且走江湖(拜码头),本身没有三十三,绝对不敢过梁山,因此,凤阳法的炫奇,常使观众眼花了乱,惊讶赞叹,情不自禁的叫好,达到宾主皆欢。由於走江湖艺(异)人的神技获得观众喝采,凤阳派因而声名大噪,由涓涓细流汇成汪洋大河。
凤阳法派的努力成果
据道坛老一辈的人士所言,凤阳派大约在清朝初年流传至台湾,虽然没有像闾山教三奶派或法主公派那麽风光,却也是披荆斩棘,深入民间;尤其是三奶派和法主公派势力所及遍布全台,凤阳派所能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传布的范围自然是三奶派和法主公派的空隙地带。但是在凤阳派门人多年的努力下,成就斐然,包括有:
一、深入蛮荒地带争取山胞的认同。
二、安抚山胞与汉民的纠纷。
三、发展凤阳法派。
虽然凤阳派初期在台湾所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甚至低的可怜,凤阳法派经过这些年来的惨澹经营,已在台湾占有一席之地,名气颇为响亮。令人不解的是凤阳法派本身的师承、传人及流传历史,竟然没有人做一个系统性记载和整理,以至今日在台湾的凤阳法派传人,势必更加努力阐扬凤阳术数的精髓,使之永久流传。
诤言和结语
俗语说:江湖一点诀,讲破不值钱。又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此说对於戏法可用,对於符法则不同,符是符,应该传诸後世门人,这是我们对於凤阳法派传人的一点献言。
凤阳法崛起於唐山,名气却响於台湾,我们乐於见到凤阳法派的存在,但,不是被误解为「散毛」「不正经」「歹法」「阴兵法」。毕竟,一门的教派,应该有其完整性、系统性的经典,希望本书的问世,促使社会大众对凤阳派有真正的认识与了解,进而肯定其价值。



歹法用於正.则为善法
歹法用於邪.则为恶法
推咒作法,不可不慎
娥嵋居士

  中国数千年来,民间流传许多有关江湖术士施展神奇妙法的故事,且大多是光怪陆离,诡里莫测,令人难以置信的戏法、符咒,虽然以今日的科技文明无法加以解释,但有幸亲眼目睹之下,又不得不信。各种戏法符咒的技巧有其师承。派别之分,其中以凤阳派的法术最为博大精深,且特别神秘诡异。
凤阳派的法术有时被称为凤阳阴兵法或凤阳(歹)法,这是因为法师所施凤阳法,灵效甚为神速,如被误用,难免让人产生凤阳法是「歹法」的意念来。
据传,凤阳法在凤阳府里有「三百六十香炉」,每一座香炉是一位主祖师,也就是说凤阳法的主祖师有三百六十位,而每一祖师即一道法,因此修研凤阳法必须先领受「孤」「夭」「贫」,一旦领受以上的咒诅,始能拜师学法,因此更增加凤阳法的神秘色彩。
准予研习凤阳法时,先向凤阳府三百六十香炉请神,若拜请五座炉,表示准许学五道法,如果请准了三座,就是说习法的人可以习三道法术;而每一道法术主分东西南北。
神卜准之後。引至阳坛(阴坛),推咒作法(制法),此法专用「歹路法」,被认为是:不可传後的教法。
比较持平的说法是,凤阳派的教派本身是正教,教主开派时也是正派。可是部份不肖门徒将凤阳法施於民间作「歹法」,一旦作法推咒,「歹名声」自然传开来,凤阳法应验又快,因此使正统凤阳法蒙上不白之冤,正所谓歹事传千里。
凭心而论,凤阳法因人而用,歹法用於正,就是善;歹法用於邪,仍是恶法。譬如:对於一个赌鬼,每日只晓得赌钱,捞本没捞成不说,连祖宗所遗留的家产都赔进去,弄得妻儿投奔他方乡亲时,如果以凤阳法能使赌鬼戒赌,甚至认清赌博的弊害而重新作人,这就是善(歹法用於正)。
倘若夫妻之间,先生有外遇(或太太有姘夫),为了避免家门发生不幸,也可以利用这种「歹法」,使第三者的阴影远离,让家门和好如初,这也是善(歹法用於正)。
使君有妇,却应用和合,强行横刀夺爱,虽然使用凤阳法能达成夺爱的目的,但是迫使对方夫妇反目、分手,这种情形-如诈财是诱骗肥羊入瓮,同样的令人不齿,这就是恶法(歹法用於邪)。
凤阳法究竟是善是恶?这就要看使用者的心术是正是邪了!然而无论如何,这种濒於失传的古老国粹,的确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发扬。凤阳法以往大多是以师徒相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并且不轻易传授外人,以致今日逐渐式微。是道教界的朋友们,值得深思的课题。
後学走遍乡间小路、崎岖山径、豪景市街,拜访、采集请益道教界道长、学术界前辈。蒙花莲陈道长、屏东洪道兄、满州张道长、中和李道兄、台北坪林范道兄、员林杨道兄、台南杨太雄道兄等诸位道长、道兄.前辈,提供相当多的有关资料,并不吝给指正,使得本部书助益良多。加上平日後学集的资料和见解,使得本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编辑、打字、排版、完成付梓,在此谨致上我最诚挚的谢意和感激。
不可否认的,本书并无法完全代表凤阳派散魔法所有的数术、符法。奈何资料来处不易,後学才疏学浅,不管是全部或一部份,我只想能替道教界的理论、术数略尽棉薄。所以说:更冀望前辈、先进,能够一本初衷,继续给後学指正,让濒於失传的古老国粹,发扬光大是所至盼 本书辑录凤阳派的散魔法秘术,公开於世,俾根机聪慧而有缘者一窥堂奥,领略其中神妙,并且善加利用,作为福田淑世之法宝。

凤阳派散魔密帖
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但是,「邪」始终是不胜「正」的。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门师兄弟,施法推咒宜三思。 
 

 

目录

 

卷之一    诰副墨、汉诏诰

 

卷之二    诰副墨、唐诏诰

 

卷之三    诰副墨、宋诏诰

 

卷之四    诰副酬、宋诏诰

 

卷之五    三神纪、茅君真胄

 

卷之六    括神区篇

 

卷之七    括神区篇

 

卷之八    稽古篇

 

卷之九    道山册

 

卷之十    上清品、上清经籙圣师七传真系之谱

 

卷之十一    上清品篇

 

卷之十二    上清品篇

 

卷之十三    仙曹署篇

 

卷之十四    仙曹暑篇

 

卷之十五    采真游篇

 

卷之十六    采真游篇

 

卷之十七    楼观部篇

 

卷之十八    楼观部篇

 

卷之十九    灵植检篇

 

卷之二十    录金石篇、梁碑

 

卷之二十一    录金石篇、梁碑

 

卷之二十二    录金石篇、唐碑

 

卷之二十三    录金石篇、唐碑

 

卷之二十四    录金石篇、唐碑

 

卷之二十五    录金石篇

 

卷之二十六    录金石篇、宋碑

 

卷之二十七    录金石篇、元碑

 

卷之二十八    金薤编、齐梁诗

 

卷之二十九    金薤编、宋诗

 

卷之三十    金薤编、元诗

 

卷之三十一    金薤编、元诗

 

卷之三十二    金薤编、元诗

 

卷之三十三    金薤编、杂着

商品标签